玫瑰的名字
  •    作者:Umberto Eco/著
  •    譯者:謝瑤玲
  •    出版社:皇冠
  •    出版日期:1993年09月15日

        故事以中世紀修道院為背景,一間原本就被異端的懷疑和僧侶個人私欲弄得烏煙障氣的寺院。卻又發生一連串離奇的死亡事件。一位博學多聞的聖芳濟修士負責調查真相,卻被捲入恐怖的犯罪之中……。



    ◎關於安伯托‧艾可 

生於一九三二年,義大利亞歷山卓亞人。他是當前極負盛譽的記號語言學權威,也是知名的哲學家、歷史學家、文學評論家和美學家。現居米蘭,執教於波隆納大學,研究範圍從聖湯馬士‧阿奎納到詹姆士‧喬伊思到超人,極為廣博,發表過十餘本重要學術著作,包括著名的《讀者的角色──記號語言學的探討》一書。《玫瑰的名字》是他的第一本小說,在一九八○年出版後,立刻博得各界一致的推崇和好評,不但贏得法國和義大利最重要的文學獎,銷售亦達五十萬冊以上,席捲歐美各地的暢銷排行榜。第一本小說獲得了非凡的成就,他卻遲至八年後才再出版第二本小說──《博科擺》,一如各方所預期的,這本書再度在歐美引起了極大的轟動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...........引自博客來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這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令我非常頭昏眼花的書,
劇情和鋪陳手法是我喜歡的,
但是基督教和中世紀宗教派系的專有名詞太多多多多多~~~~~~~~~~
而且每個人出場前面都要加上他來自那個教派的註解,

比方「勃戈的佐治」、「洛塔費勒的阿里男多」,
要是對中世紀地理、教派體系、宗教歷史不是非常熟悉的人,
看了真的會非常混淆&一堆問號,
因為整本書真的70%充斥這些從來沒聽過的東西,
只有20-30%是劇情演進。

我覺得假使是慢慢的看,慢慢的吸收應該是很不錯的一本書,
不過我最近在看書都囫圇吞棗,
懶得像以前一樣一邊看一邊思考。

其實這本書有講了蠻多哲學與宗教的不同派系的觀點(書裡是用異教徒來指稱),
某些在中世紀被稱為異教的宣言,
現在完全看不出哪兒不妥,這也是我說不知道歷史脈絡會霧煞煞的原因,
很難去體會這些觀點是在怎樣的系統下被排斥?
而與之對立的派系又是為什麼要羞辱它們?

很多內容不是用「同理心」就可以揣摩的,
一定要知悉背景才看得懂。

其次我覺得有空時可以思考的點,在於書中提到的許多中世紀時代對「性」、「精神疾患」、「醫療」的解讀。
當時採用的是百分百的「生理詮釋法」。
當然最源頭的解釋是「遭受惡魔的誘惑(惡魔通常透過女人來進行誘惑)」,
可是看到諸如相思病這類的心病都被頭頭是道的描述成生理疾病,
實在很有趣!

案情的發展是透過教會僧侶對「知識」的保護和捍衛而發展,
但是這樣的保護其實是某派人士的主觀偏頗,
相信這世上僅有自己不會受到誘惑。

而最終的保護卻在扭曲的思想中付之一炬,
這糾~竟是達成了目的,或者他們會後悔自己當初的作法呢?


看完的心得就是:很累!

有閒情逸致的時候可以慢慢看,
這不是一本能在短時間之內讀完的書,
當然,如果你是對中世紀脈絡知之甚深的人除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re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